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5)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李宏.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5(3):6-10. [2]樊桦.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1(10):12-17. [3]樊桦.综

[1]李宏.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5(3):6-10.

[2]樊桦.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1(10):12-17.

[3]樊桦.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功能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6):4-8.

[4]吴群琪.运输需求经济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2):114-119.

[5]吴群琪,黄智英.运输行为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3):116-120.

[6]吴群琪,马暕.对运输需求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综合运输,2004(3):8-11.

[7]吴群琪,董彬,宋京妮.综合运输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105-109.

[8]甄小燕.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运输需求等理论问题——长安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吴群琪教授访谈录[J].综合运输,2009(11):76-81.

[9]王庆云.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3):56-60.

一、引言我国研究综合运输的著名学者李宏把综合运输体系解释为由综合交通网及枢纽、综合运输运营与管理和综合运输服务三大子系统构成[1],但并未发现该学者对综合运输服务子系统的明确解释。2007 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我国首个《综合交通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业从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发展的状态进入全国统一推进综合运输发展的新阶段。2008 年、2013 年两次大部制的改革,建立了统管四种现代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的交通运输部,为我国推进综合运输发展构建了必要的体制保障。在2013 年交通运输部机构改革时,将原来的运输司改为运输服务司、并明确了该司统管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的职能。为此运输服务司牵头制定并经交通运输部批准颁发了我国首个《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从2007 年开始,涉及内容各异的综合运输服务的表述频率大幅度增加。从我们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最早把综合运输服务作为一个规范的学科概念来探讨的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樊桦博士。她于2011 年10 月在《综合运输》杂志上发表论文《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此前(2010 年6 月)她还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论文《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功能和实现途径》。我们认为,这两篇论文揭开了探索综合运输服务学科概念的序幕,但未发现后续跟进相关研究的文献。从频繁出现的综合运输服务一般表述来看,明确其内涵及外延,进而认识其本质特征,对于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二、综合运输服务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按照产业分类,整个交通运输业作为服务性行业,面向普遍性的运输需求和多样性的运输对象提供差异化的运输服务产品。但交通运输业是个庞大复杂的产业体系,从层次结构上看涉及到基础网络的构建、运输设施设备、运营组织与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性质各异的组成部分;从技术经济特征上看涉及到五种运输方式;整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接近3 000 万。将整个产业统称为综合运输服务显然是失之过宽、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发展。(一)综合运输服务的概念参考樊桦博士观点——综合运输服务是一国综合运输体系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或最终产品,它是基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单一运输方式所形成的一种集成服务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优化配置运输资源,以系统效率最高的方式来满足运输需求的总体能力[2-3]。笔者认为提出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差异。尽管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但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外乎政府与市场两类。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命题之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由于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综合交通网络及枢纽)层面具有公共产品、公益服务、社会治理、自然垄断等特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因此该层面的规划与建设主要依赖政府权能推进发展。当然,政府在推进该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规律,这是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是决定动力机制性质的因素。依托基础设施构建运输能力并向需求主体提供运输服务的层面(简称运作层面),是市场主体决策能力所及的领域,属于产业的范畴,其发展的驱动力是市场机制。本文提出的综合运输服务概念,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层面来考虑的,这样有利于针对性地探究其发展的机理。2.政府治理的分工。自从20 世纪30 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完全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已经逐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政府规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产业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日趋强大,政府规制对市场运行的规范作用日趋重要。各国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强化。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的成立,明确了我国规范管理综合运输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对推进我国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政府治理的权能分工来看,应该在运输服务司的职能范围内考虑综合运输服务范围的界定。3.业态特征。服务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在流通、生产生活、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共需要等领域提供各种劳务的部门或行业。虽然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业,但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交通运输业进行了细分:作为行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工具制造业提供的是产品,因此它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同样原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也是实物产品(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道、航线、管道等),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而运输过程提供的是劳务,不提供实物产品、也不改变运输对象的形态,符合服务业态的基本特征,是交通运输业包含的内容。本文提出综合运输服务概念与樊桦博士的表述有一定区别。樊桦博士强调综合运输服务提供系统效率最优的运输服务,笔者认为最大限度满足运输需求是根本,充分发挥系统效率只是抓手,不宜将它作为综合运输服务的立足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输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内涵是不同的,而且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供给方只能围绕均衡报酬水平追求收益,需求方则具有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运输服务方式的主动权。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考虑,市场经济是需求主导经济,需求是第一性的,供给必须服从需求,因此不宜立足于供给自身来考虑。(二)综合运输服务概念的内涵樊桦博士论述了综合运输服务四个方面的内涵[2]。这些论述我们基本认同,但尚需补充以下几点。1.综合运输服务是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技术经济特征的对立统一。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决定位移需求的技术经济特征,是客观存在,运输供需之间的交易可否达成主要取决于运输供给。因为不同的运输服务方式或服务方式组合实现位移过程形成的技术经济特性不同,由此推论,综合运输服务交易达成的核心要义在于运输供给主体按照运输需求的技术经济特征提供相应的运输服务方式或服务方式组合,为运输需求主体提供充分的选择,最终是为了实现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技术经济特征的对立统一。2.综合运输服务的核心职能在于“综合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服务产品交易行为形成的本质是供给与需求技术经济特征对立统一的结果,并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与“用户选择”“以人为本”服务准则。而且与单一的运输服务方式相比,综合运输服务的重心在于“综合”上,即集成综合运输服务资源,为需求主体提供尽可能充分的选择。3.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合理的市场分工机制。综合运输服务的市场运作层是供给主体依托基础设施构建运输能力并向需求主体提供运输服务产品的层面,其主要职能是市场主体培育和提供与运输需求技术经济特征相统一的运输服务产品,属于产业的范畴,其发展的驱动力是市场机制。由此可见,合理的市场分工机制是保证综合运输服务高效高质的关键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各种类运输供给的运营效率。(三)综合运输服务概念的外延外延是指概念包含的范围,也可理解为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以综合运输服务两个维度系统构成来解释该概念的外延。1.服务环节形成的系统。服务环节是指从业务的形成到服务终结的整个过程经历的基本环节。系统了解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服务内容,对于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无疑是基础性的条件。正因如此,本文专门从服务过程的维度描述综合运输服务的系统结构,以便针对性地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综合运输服务的业务环节主要包括交易达成服务、运送过程服务、终达服务。(1)综合运输服务交易达成。综合运输服务需求与综合运输服务供给是综合运输服务市场中两个相互独立、对立统一的主体;需求是处于主导地位,供给处于服从地位。在实践上,需求主体按照自身效用最大化、至少可接受(效用≥0)为原则选择运输服务供给,而运输供给主体则在满足自身利益诉求(一般情况下可实现保本经营)的原则上提供运输服务。显然,最大限度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条件是运输供需之间能够达成交易,其内在条件是双方的基本利益诉求得到满足。这一要义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如服务网络及服务网点的布局、不同运输服务方式衔接的可能性、运输服务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供给主体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体制机制的支撑力度等。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需求主体的专业能力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实践上供给主体为特定的需求主体设计优化的运输方案,应该是综合运输服务交易达成环节最主要的业务形态。这样,针对特定的运输需求进行位移优化方案设计则成为综合运输服务的关键技术。而在政府层面,工作主旨是为优化位移方案的落实创造体制机制条件及政策平台。(2)综合运输过程服务。这一环节是按照交易达成的位移方案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也是运输服务的核心环节。相对于交易达成过程广泛涉及的综合运输体系方方面面而言,执行过程的涉及面比较专门化,承运人按照约定的位移方案实施即可。承运方案约定的内容至少包括时间、空间、品质(安全、舒适、经济、完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不详细阐述属于业务、商业性质的约定,因为它是市场机制调控的范畴,只探究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与单一运输服务完全相同,综合运输过程需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是安全。这也是政府职责担当的关键方面。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此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针对于此,本文突出强调以下几点。第一,运输生产过程(特别是客运)直接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联系在一起,不论从公共管理理论还是从行政学理论研判,最大限度强化政府对该领域安全的监管、防止一切逐利行为危及消费者(群体非常庞大,2018 年我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为179.38 亿人次)的利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二,基于上述特点推论,运输领域不是一般性市场竞争领域,而是政府严格监管的领域;第三,基于前两点推论,运输领域不宜以“优胜劣汰”作为推动运输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进入市场的各生产要素必须达到确保安全的标准,不允许出现劣质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行为必须符合安全规范,不能到出现“劣行”再去淘汰;不能单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强制手段,切实体现生命至上的人文理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任何放松运输过程安全监管(包括准入监管、生产经营行为监管、违规行为处置等)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此外,提高运输过程服务效率,政府需要担当的另一职责是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3)综合运输终达服务。货物运输主要涉及到交付方式选择、配送、验收、结算及纠纷处理等业务内容。旅客运输主要涉及到列车的准点率、换乘便捷程度、出站便捷程度等,其中的工程项目主要是服务网点、配送网络及工具等。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出现主要问题是商务纠纷,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是相关的法规。本文认为,政府对运输市场的诚信建设应承担相应的职责,为此应建立相应的部门或机构,及时采集并披露供需双方履约情况的信息。2.综合运输服务方式形成的系统。综合运输服务方式是指综合运输服务具体的业务形态。在现有理论中,运输方式的概念非常常用,通常指公路、铁路等五种现代运输手段,但运输服务方式的概念还没有确切的概念,本文把它定义为有一定品质内涵的运输服务,是按照产品差异化理论对运输方式提供位移服务的细分。铁路运输方式既可以提供高品质的高铁运输服务、也可提供相对品质较低的普通铁路运输服务;高铁客运有座位等级区别,其实质是服务品质的区别;依托高速公路完成的运输与依托普通公路完成的运输品质有明显的差异;航空运输有头等舱、经济舱之别,诸如此类。按照产品差异化来认识市场供给,是研究市场供需平衡关系的基础。在这一方面,现有的运输经济理论还存在致命的缺陷。本文提出运输服务方式的概念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具体细分运输服务供给提供基础概念平台。三、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纵观综合运输的发展历史,相比以前,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进步,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需求动力市场经济是由需求主导的经济制度,需求主体具有选择运输服务方式和服务主体的决定权或优先权。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运输价格仅仅是需求主体选择综合运输服务方式的一个影响因素,需求主体在选择综合运输服务方式时更多的是立足于自身,追求自身消费者剩余价值(或位移剩余价值)最大化,概括的要求是“物有所值”[4]。这就促使供给主体在提供综合运输服务时,以能够给需求主体提供必要的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价值为前提来进行运输服务产品的品质定位,从而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技术经济特征有机统一。(二)供给动力运输行为的本质是基于人或物的位移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面向需求主体提供综合运输服务的应属于市场行为。因此,由于有利可图和竞争机制的存在,供给主体间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极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运输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输服务水平。(三)市场渠道作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通过运输市场向彼此传达各自的利益诉求,需求主体由于自身消费能力的升级或消费偏好的转变,根据他自身运输需求的特征选择能够带来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运输服务产品。而作为供给主体,他在运输市场中自接收到需求主体需求特征改变的信号后,为了提高自身运输服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常会根据他所掌握的需求特征信息不断改进运输服务的品质去迎合需求主体的消费升级或消费转型。所以市场机制是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动力传递的基本方式,它是促进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具体体现。(四)政府监管政府监管贯穿于综合运输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保证综合运输服务的健康发展,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治理机制。尤其为确保运输安全,我国政府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保证运输服务市场的安全、有序、高效。四、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及其特征(一)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本文通过对综合运输服务概念内涵、本质、内在驱动力等内容的分析,在梳理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综合运输服务是将现有的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主体提出的运输需求联系起来的业务活动总称,而且完成这些业务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尽可能为需求主体提供充分的运输服务选择。(二)综合运输服务的特征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决定综合运输服务的特征,综合运输服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无限性和运输需求满足的有限性。综合运输服务的无限性是由需求的无限性决定的,需求的无限性是指运输需求[6]在质上具有多样性而且数量巨大,相对于常规数量概念来说达到“无限”的水平。从理论上分析,为最大化满足“无限”的运输需求,综合运输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技术的发展空间并没有一个有限的程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空间的无限性。其一,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表征是不断提高满足运输需求的能力,具有无限性;其二,人类优化资源配置的时空拓展具有无限性,由此决定了运输需求的无限性;其三,运输已成为现代社会价值、使用价值的创造及其实现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不断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无限性;其四,运输需求与人们的精神享受联系在一起(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之类),具有无限性。尽管受需求的无限性影响使得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空间呈现无限性的特征,但从现实考察来看,由于供给受到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根本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运输需求,也就是说现实中可得到满足的运输需求是有限的。2.综合运输服务的方式:直达运输、接驳运输、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滚装运输、驼背运输、联合运输。这几种方式都有可能符合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特征[7]。综合运输包括两个层面的综合。其一是将不同运输方式综合起来向需求主体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其二是将不同运输服务主体(即运输企业)综合起来为需求主体提供一票式的运输服务。因此由单一运输方式完成的直达运输或接驳运输或甩挂运输也属于综合运输服务的方式之一。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从可能选择的方式来看,需求主体实现位移在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两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之所以只选择一种运输方式完成位移过程,是因为只有这种选择才能符合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3.综合运输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性。传统的运输理论认为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事实上运输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联系[8]。综合运输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运输服务供给的可能;另一方面是由于交通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所以运输服务的发展水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内容与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进而会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4.综合运输服务行为的滞后性。运输需求是需求主体基于一定的效用预期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预期性。所以,运输需求形成在前,而运输服务行为发生在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5.发展综合运输服务和发展综合运输目标的一致性。发展综合运输服务和综合运输都是以最大化满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为目标[7]。事实上,综合运输体系和综合运输服务有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9],最大化满足运输需求是发展综合运输的本质要求[7],同时也是发展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要求。五、结论本研究首先在总结梳理主要学者对综合运输服务概念表述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综合运输服务的概念内涵表述,然后通过对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分析,进而研究得出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深入剖析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及其特征,一方面旨在弥补现有综合运输服务概念表述的不足,明确综合运输服务理论发展的主线,对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服务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熟悉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特征,对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运输服务工作体系,以及工作体系中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的划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参考文献】[1]李宏.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5(3):6-10.[2]樊桦.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1(10):12-17.[3]樊桦.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功能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6):4-8.[4]吴群琪.运输需求经济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2):114-119.[5]吴群琪,黄智英.运输行为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3):116-120.[6]吴群琪,马暕.对运输需求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综合运输,2004(3):8-11.[7]吴群琪,董彬,宋京妮.综合运输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105-109.[8]甄小燕.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运输需求等理论问题——长安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吴群琪教授访谈录[J].综合运输,2009(11):76-81.[9]王庆云.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3):56-60.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qikandaodu/2020/0727/415.html

上一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当优化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
下一篇:叶片气热除冰技术经济适用性分析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