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失败原因分析(3)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建议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科技工作在立足理论创新和前沿突破基础的同时,要适应建设创新

4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建议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科技工作在立足理论创新和前沿突破基础的同时,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求,成为产业升级改造的持续推动力量。科技成果的转化质量是成败的关键,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使高校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4.1 制定更加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

合理、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换积极性的基础。遵循高校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方向,实行教师队伍的分类管理,教学类、科研类、社会服务推广类教师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完善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体系,激发各类教师的活力。

制定灵活、宽松的人才聘用和流动方案,高校在职科技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兼职或离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时给予同样的权重;对于自主创业的科技人员,应在资源共享和股权分配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聘任有能力的企业科技人员来校任教或进行不定期交流。

4.2 加大成果转化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评价,对资源配置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优化现有科技评价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权重。针对科技活动的不同类型,制定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和开放式评价形式。创新性科研项目,以项目来源、论文成果的影响因子和引用率为评价指标;技术应用和推广项目,以产品性能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不断优化、完善评价标准,引导资源科学配置,使部分科研人员跳出论文鉴定的传统模式,面向市场需求确定课题内容,以“转化”和“效益”为导向,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4.3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和岗位

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推动,需要专业的孵化机构和岗位人员进行推动,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对美国一流大学进行研究发现,除科研处外,一般都设置有专门从事技术转化工作的部门,其工作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登记、校企合作、知识资产营销、技术转化许可证签署实施等。

我国高校应充分借鉴国外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和分工,引进专业、细分的管理模式。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是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主体必然是一支高素质、专业分工、协同合作的服务队伍,囊括技术、金融、法律、商务、市场等诸多方面,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在运作层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帮助缺乏技术交易及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教师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4.4 强化不同学科、不同产业主体间的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一方面涉及成果本身的可实施性,从科学发现到最终的商品生产,必然会经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有许多本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最终胎死腹中;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技术发明只是走出了产业的第一步,在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面临多学科的融合工作,其次要统筹协调技术、管理、市场、资本各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往往不是技术人员的强项,因此,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提升团队整体的专业协作效率。

项目来源: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资助(、2017KY0214);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资助(NO.桂科AD);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资助(NO.-1)。

唐梅军(1984-),男,广西桂林人,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管理与转化工作。

0 引言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科技成果并不等同于生产力,转化过程是关键,关系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科技要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任,以往的资源集约型发展方式已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科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高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自然也将承担这一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下面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的现状以及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2015年,清华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完成了一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向683所高校发放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682份。全国高校划分为7个片区,层次分为985、211,本科和专科,部属院校和非部属院校。其中,985高校26所,占985高校总数的66.6%;211高校48所,占到全部221高校(不包括985)的65.8%,调研问卷具体发放情况见表1。表1调研问卷分类占比信息统计表地区高校数量占比(%)分类细分数量占比(%)东北649.4本科.8华北8011..1华东.华中.5专科.5华南9714.2西北466.7部属558.5西南8011.9非部属.5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校华东最多,共202所,占比29.6%;其次是华中,共113所,占16.5%;被调查高校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总共是46所,占6.7%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潜力巨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分布中,论文、著作和专利占主要内容,科研项目合同和软件著作权次之,科技成果占比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图1显示:受调查的高校每年所形成的成果中论文、著作、专利的申请量都超过80%;科研项目合同及软件著作权形式的成果只有60%多一点点;其他成果,如产品或样机和衍生企业等只有不到29%。全国范围内,现有科技成果的年转化率平均值为17.02%,近3年(2013~2015)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值为18.52%。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平均值则均高于全国水平,集中在22%上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信息见表2。图1各科研成果占比情况统计表2各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统计表名称全国985高校211高校现有科技成果的平均每年转化率平均值17.02%23.87%22.48%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平均估计值18.52%23.98%23.19%近五年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估计值17.60%23.37%21.44%我国高校现存的未能转化的科技成果,虽然具备一定的市场应用价值,但是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才能投入市场和产业化应用。这说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挖掘价值,提升?我国高校科技转化机构多样、人才欠缺、急需整合有超过一半的高校设立了专门的转移转化机构,其中985院校全部设立,并且有76.92%的是多机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现状见表3。表3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现状题目\选项强一般弱其他A.队伍整齐,服务和转化能力41(6.22%)307(46.59%)263(39.91%)48(7.28%)B.对技术转移队伍(含技术经纪人)的重视程度69(10.47%)292(44.31%)246(37.33%)52(7.89%)C.对技术转移人员给予的激励措施92(13.96%)282(42.79%)233(35.36%)52(7.89%)D.科技成果市场成熟度的评价能力27(4.1%)331(50.23%)250(37.94%)51(7.74%)E.配备了优良的创业资金24(3.64%)201(30.5%)374(56.75%)60(9.1%)F.贵校的技术经纪人素质48(7.28%)255(38.69%)263(39.91%)93(14.11%)表3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高校中有307所认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整齐,服务和转化能力一般(占46.59%);认为对技术转队伍的重视程度一般的有282所(占44.31%);认为高校对技术转移人员给予的激励措施一般的占42.79%;认为科技成果市场成熟度的评价能力;认为配备优良的创业资金的是24所高校(占3.64%);认为学校配备创业资金较弱的是374所,占56.75%;受调查的高校认为经纪人素质差有39.91%)高校缺乏成果转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人员的地位不高、收益分配占比过少,急需培养与建设一支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队伍。高校应对多机构进行统筹,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归口责任机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制、机制瓶颈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丰富、对产业贡献比较大。但是,存在突出问题,科研与经济结合不紧,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研与市场的需求结合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和队伍比较缺乏,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仍然存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的措施还不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方针从政策方面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稳定性都比较弱。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通过适当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我国目前在支持和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失去了产业政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作用;现行的分配制度也难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针对企业消纳科技成果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风险投资对于成果转化的推动力度不足;针对农业、工艺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问题根据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月26日印发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精神、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虽然大量出台,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5个突出问题。1)成果转化制度不完善,转化工作停滞不前。尽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于2015年10月1日起修订颁布实施,但很多高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存在“观望”态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各高校执行中,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2)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政出多门,转化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科研管理、技术转移、国有资产、法律事务等各方面,长期存在“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现象。3)转化专业机构缺乏,转化效率不高。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的专业机构,不适应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性和技能性的要求。4)政策不健全 激励机制缺位,不利于调动各方面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是调动高校、科技人员(包括高校领导干部)以及参与成果转化工作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必须采取措施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5)专业人才、队伍缺乏,无法有效推进成果转化工作。既懂市场又懂管理的技术转移人才匮乏,缺少技术经纪人和职业经理人。此外,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这两大政策,也是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211高校和985高校中尤其凸显。说明高校不是没有科技成果可转化,也不是缺少转化渠道,而是科研人员缺乏转化动力,说明人事制度的改革与优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所在,人事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体制、机制因素见表4。表4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体制、机制因素全国(%)985高校(%)211高校(%)A.职称评定政策教师考核政策保证教师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资金安排高校科技研发的机制扶持专业性科技成果中介机构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规律按照中科院戴博伟教授的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理想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该系统包含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应用研究以及规模化生产的技术转移,构成完整的技术经济价值链。整个过程的实现可以由单一主体或多个主体来共同完成,规模经济带来的利润,作为反馈继续投入到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中,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完备的创新经济体制中,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具备强大的内在推动力,明确的分工支撑起技术经济价值链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据经济学原理,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会导致特定形态的技术资本达到增值边界。此时,如果企业不具备更新技术资本的创新能力,必将承受资产贬值的压力,迫使企业进行应用开发工作,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工作,在内部消化技术供给。在这种专业化分工中,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阶段,整个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仍处于搭建、完善阶段。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但没有协调各组织间的分工,反而加剧了竞争态势。意识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并未与企业主体达成良好的合作,为了维持生计和追逐利益,转而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成立企业和经营实体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与从事相关产业的现有企业形成竞争关系。市场经营活动并非科研技术人员的强项,势必造成科技人力资源的浪费。技术经济链的断档,使整个闭环反馈系统难以继续运行,一方面受制于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受累于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4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建议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科技工作在立足理论创新和前沿突破基础的同时,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求,成为产业升级改造的持续推动力量。科技成果的转化质量是成败的关键,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使高校成为?制定更加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换积极性的基础。遵循高校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方向,实行教师队伍的分类管理,教学类、科研类、社会服务推广类教师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完善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体系,激发各类教师的活力。制定灵活、宽松的人才聘用和流动方案,高校在职科技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兼职或离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时给予同样的权重;对于自主创业的科技人员,应在资源共享和股权分配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聘任有能力的企业科技人员来校任教或进行不定期?加大成果转化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评价,对资源配置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优化现有科技评价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权重。针对科技活动的不同类型,制定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和开放式评价形式。创新性科研项目,以项目来源、论文成果的影响因子和引用率为评价指标;技术应用和推广项目,以产品性能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不断优化、完善评价标准,引导资源科学配置,使部分科研人员跳出论文鉴定的传统模式,面向市场需求确定课题内容,以“转化”和“效益”为导向,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和岗位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推动,需要专业的孵化机构和岗位人员进行推动,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对美国一流大学进行研究发现,除科研处外,一般都设置有专门从事技术转化工作的部门,其工作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登记、校企合作、知识资产营销、技术转化许可证签署实施等。我国高校应充分借鉴国外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和分工,引进专业、细分的管理模式。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是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主体必然是一支高素质、专业分工、协同合作的服务队伍,囊括技术、金融、法律、商务、市场等诸多方面,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在运作层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帮助缺乏技术交易及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教师成功实现?强化不同学科、不同产业主体间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一方面涉及成果本身的可实施性,从科学发现到最终的商品生产,必然会经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有许多本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最终胎死腹中;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技术发明只是走出了产业的第一步,在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面临多学科的融合工作,其次要统筹协调技术、管理、市场、资本各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往往不是技术人员的强项,因此,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提升团队整体的专业协作效率。参考文献:[1] 程蕾,黄世朗,黄晓昀.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 (3):67-69.[2] 林素仙.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9):78-79.[3] 王雪原, 武建龙, 董媛媛. 基于技术成熟度的成果转化过程不同主体行为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6): 49-54.[4] 徐润秋.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下高校科技发展战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4X): 192.[5] 吴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qikandaodu/2020/0710/370.html

上一篇:加强方法论研究推进广东科技评估工作——专访
下一篇:依法认真治校 不负人民所托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