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逐渐消失长江之中的“长江女神”,它们甚至比(2)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江:白鳍豚“失落的家园” 20世纪50年代时,在长江中尚可见到10~20只的较大白鳍豚群体,但此后白鳍豚的数量却急剧下降,首先在富春江、钱塘江绝迹

长江:白鳍豚“失落的家园”

20世纪50年代时,在长江中尚可见到10~20只的较大白鳍豚群体,但此后白鳍豚的数量却急剧下降,首先在富春江、钱塘江绝迹,此后在汉江、鄱阳湖、洞庭湖也不再能见到它的身影。到80年代时,长江干流中还有42个群体,大约300多只,90年代初总数已不足100只,若干年前的统计证实已经不足100只,仅残存在长江中游的枝城到南京一段,下降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威胁白鳍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增加,渔业、航运、水利等开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排入江中,使长江水质不断恶化。由于长江沿岸农业发展的需要,围湖造田、近岸挖沙、江中炸鱼等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沿江湖泊绝大多数建立了坝闸等水利工程,将长江与连通的湖泊等隔开,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环境,截断了鱼类洄游的通道,造成白鳍豚的食物来源减少。此外,还有沿江居民对于白鳍豚的捕杀,长江上的机动船的螺旋桨经常击中准备潜水转变方向的白鳍豚,用于捕猎刀鱼和鲥鱼的刺网上的滚钩,也常常误伤白鳍豚。

自1985年起,在国家环保局的主持下,一个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和人工繁殖在内的保护白鳍豚的系统工程悄然开展,这是我国继大熊猫之后的又一项拯救珍稀濒危动物的宏大工程。这项工程如果实施成功,不仅将扭转白鳍豚这个物种行将灭绝的厄运,还将对世界拯救濒危野生动物提供宝贵的经验。


1992年,新螺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布成立,江段总长度为135千米,河谷开阔,坡降缓和,河道迂口曲折,发育有大量的江心洲,有小清河、内荆河、红庙河等河流通过黄盖湖、洪湖等与长江相连通,江段内有三毛矶、赤壁矶等十多座大小截流矶头。这样的水文地理条件构成各种长江鱼类生活栖息的良好环境,也是白鳍豚生活繁衍的理想自然环境,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名为“多利”的雌性绵羊,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以后,能否用克隆的方法繁殖白鳍豚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事实上,我国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1980年就曾培养出世界上第一尾无性繁殖的试管鱼,并且在室内饲养达3年之久。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所的科学家通过对哺乳动物的


细胞核移植,成功地克隆了家兔,但是,如果克隆像自鳍豚这样的濒危物种,虽然从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实施起来却是非常的艰难。以克隆绵羊“多利”为例,它有3个母体,1个提供乳腺细胞,1个提供未受精的卵细胞,生成胚胎后,又植入到另1个母羊的体内发育。但目前人工饲养的白鳍豚仅有1只,而且还是雄兽,如果再捕捉一只雌兽,不仅需要耗资近百万元,而且很难保证它的存活。由于白鳍豚是水生动物,克隆时在获取细胞、卵子以及放入子宫的操作过程,都比陆生动物的难度要大得多。此外,克隆动物将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消失,造成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下降,最终仍然会使物种走向灭绝。

异地保护:白鳍豚最后的希望

白鳍豚的保护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保护工作的成败已远远超出了一个特定物种的生死存亡的意义,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一千标志。更何况,白鳍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白鳍豚科,通常在一个科里都会有很多物种,但白鳍豚科只有白鳍豚一个物种。因此,白鳍豚的灭绝不是一个物种的灭绝,而是一个科的灭绝。

由于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太少,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其预危程度远远超过了大熊猫,迫切需要采取极为有效的保护措施,而易地保护则是保护白鳍豚的唯一选择和最后希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达到的共识。


由于长江中的人类经济活动迅速增加的趋势在短期内无法逆转,白鳍豚已经无法在长江中继续生存下去了。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只有把尽可能多的白鳍豚捕捞起来,迁移到自然条件与长江接近的地方,禁止各种对其有害的人类活动,使其处于完全的保护之中,才有希望得到繁衍生息,并在将来合适的时候再返回长江之中。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1/1018/945.html

上一篇:创新创业不只是论“估值” | 长江评论
下一篇:智能网联道路为数字经济开辟“绿色通道” | 长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