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长江黄河双联体看中华民族文化基因(5)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互补定律。黄河与长江在气候、生态、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互补性,以秦岭为界,南北不同,使得整个中国保持大体稳定、平衡,相

(五)互补定律。黄河与长江在气候、生态、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互补性,以秦岭为界,南北不同,使得整个中国保持大体稳定、平衡,相互支持、配合。

从命名上看,“河”和“江”虽然都是指水流的地方,但为何黄河叫“河”,长江称“江”?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按照地理区域来划分,长江以北称为“河”,以南称为“江”;二是按流向来划分,流入内海或湖泊的称之为“河”,流入外海或大洋的称之为“江”;三是按照水季来区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太明显的河流叫作“江”,反之称作“河”。这几种分类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认为“江”和“河”的称谓差异在精神层面,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层面。其实,长江与黄河的阴阳也表示硬软、南北。北方的黄河流域土质松软,适合于木器、石器耕作;南方的长江流域土质坚硬,必须用青铜器、铁器耕作,因此黄河文明稍早于长江文明,黄河泥沙多、水黄浑,长江泥沙少、水清澈。由此可以回答什么是“河”、什么是“江”这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我们认为,体量不大、落差较小、流域土壤疏松、水道人工干预较多、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并归于内湖内海的水流叫河;反之,体量很大、落差较大、流域土壤硬实、水道人工干预不多、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并归于大海大洋的水流叫江。我们把国外的水流都叫河,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这是翻译词汇(river)的习惯问题,实质上有的应该是江。因此,中国关于江河的定义,本质是文化问题,而不是地理学问题。区别什么是江、什么是河,这是典型的中国追问。无论哪种区别标准,“江”和“河”如何定位本身就体现了长江和黄河的文化差异性,具有互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历史事实。

从气候特征看,长江和黄河流域分别位于秦岭两侧,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当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流沙等自然灾害时,长江流域可进行支援或作为转移地。长江遭遇洪水泛滥时,黄河流域可作为战略支援后方。考古成果证明,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几乎是同时兴起的,两者历来都是互补、互助、互动发展。只不过,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黄河流域的泥沙较为疏松,更容易被人类开发,因此黄河文明要比长江文明稍早一些。

从战略地位看,长江和黄河互为相互支持的战略后方。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期间,出现地方政权叛乱、农民战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等重大战乱时,中央政权曾南迁至长江流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占领华北平原等地,黄河流域的中国人民向上海、南京、重庆等长江流域地区转移。

(六)屏障定律。基因本身具有屏障作用,外来基因片段和序列很难进入,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仅能对极少数的基因实现成功移植。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秦岭等本身就是安全屏障。长江和黄河的河道较宽、水流湍急、不易横跨,具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从流向看,长江和黄河都流经了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阶梯和阶梯之间形成天然屏障(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的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间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上海、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中国人民及时向重庆、四川等长江上游地区移转。秦岭作为“山脉碱基”,既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又是阻止北方冷空气进入南方的气候屏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的起源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看似积雪满山、冰川广布、高寒缺氧,看似是苦寒之地、价值不大,但实际上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战略屏障。

(七)修复定律。基因修复是指在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将靶细胞中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加以纠正,使其在质和量上均能得到正常表达。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有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自然灾难,有战争、饥荒、经济危机等冲击创伤。然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每一次磨难又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凝炼和升华,都是黄河与长江父母般的恩赐、维护。长江和黄河的生态、河道、江岸、流域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自然修复成原来的景象。植物的自我生长、动物的自我繁殖、河道的疏通、堤岸的修补、水质的净化等都是对江河的修复。古时候,黄河长江两岸是青山绿水,动物成群,农业发达。但由于水灾频繁,加之近几十年来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部分河道受损、生态脆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qikandaodu/2021/0622/853.html

上一篇:小柳沟钨矿安全高效采矿方法设计
下一篇:总经济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