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创新研究相关学科或领域比较研究(3)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四,从学科动力来看,创新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现实需要,走出象牙塔,这样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成果,这不仅是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科

第四,从学科动力来看,创新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现实需要,走出象牙塔,这样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成果,这不仅是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科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正如郭重庆院士多次提到的“学者的天职就是透过纷繁芜杂的事实找出规律,满足现实需要”,这在创新研究领域表现的更加明显。

李岭(1978-),男,河南项城人,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科学技术的市场化,作为学术概念,自从熊彼特教授提出以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研究。本文考虑在“创新是科学技术的市场化”的统一基础上从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科学学与软科学,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科技管理、技术管理与科技政策四个层面在学科基础、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特点五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研究的学科体系。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1963年技术经济学科在我国诞生。其时,我国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可见在当时诞生技术经济学科是非常及时的。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技术经济在我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取缔,改革开放以后重新焕发学术生命力的曲折经历。从学科特点来看,技术经济是我国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借鉴苏联经济指标体系和西方经济学系统方法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点,在比较早的时期就得到了国外学者的认同。从其学科特征来看,主要考虑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反对“唯技术论”或者脱离技术的经济发展,在企业、产业、国家层面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发展效果。与技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相类似,工程经济学在国外的研究也比较早,在资本主义发展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转变的19世纪末就诞生了,并在20世纪初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相对国外要晚一些,与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相似,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工程经济学主要研究工程领域的经济问题,与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工程经济研究对象更加的具体,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研究逻辑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考虑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综合约束,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综合以上的论述,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在五个维度的主要的区别见表1。表1 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研究比较科学学和软科学科学学如果从波兰学者奥索夫斯基夫妇在1936年提出学科概念以来算起,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科学学本质上属于科技哲学的范畴,研究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相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上以思辨性为主。虽然我国的科学学研究起步比国外晚,但是在发展速度和发展态势上要比国外迅速和良好,由此也能看出我国对科学技术应用研究的紧迫性与迫切性。软科学与科学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时间基本一致,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起来的。软科学的学科发展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但是最早使用“软科学”具体名称的是日本。与日本同时出现软科学时机一样,我国当时也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刻,这一历史时刻呼唤决策方法的改变,软科学应时出现,解决了当时存在的决策不科学的问题,这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邓小平、陈云、万里关于软科学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多次做出指示。软科学与科学学相比更加关注实用性,这从软科学本身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软科学就是应决策科学转变的时代需要而出现的。如同技术经济一样,科学学与软科学在借鉴别国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研究学者和科学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思维,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具体到科学学与软科学的区别来看,我国首先从科学学研究开始,很多论文中提到科学学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而软科学相对来说主要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区分上来进行划分的,更加注重决策层面的研究,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不同。这从二者主要的研究群体中也能看出不同;同时二者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比如在高水平的研究期刊和研究团队、研究人员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交叉。科学学从钱学森院士研究开始以来,已经形成了极大的研究规模。另外从软科学和科学学的研究命名上也能看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更加偏重科学性和学术性,都是以学术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点与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二者就出现了一些不同,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二者主要的出发点还是在于应用领域,作为一门应用交叉学科的特征明显。表2 科学学与软科学研究比较综合以上的论述,本文认为科学学与软科学二者的具体区别总结如表2所示。表3 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比较表4 科技管理、技术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比较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的研究区别于上述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也与科学学与软科学的研究区别不同,在我国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的研究都没有像技术经济、科学学、软科学等一样形成联系比较紧密的学会、协会,因此二者的研究群体相对比较分散,学科研究内容也相对较宽,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二者都是相对比较宽泛的学术研究概念。从二者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同源异构”,即二者都是基于创新的研究,但是研究角度和内容有不同。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二者的研究范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明显的交叉,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二者研究的主要领域不同,从国际上著名的研究专家Freeman、Nelson和我国的著名研究专家的研究来看,创新经济研究的领域还在于经济学的范围之内,在具体研究领域中划分为创新经济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微观研究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考虑,例如企业规模的大小与创新绩效的研究,企业经济研究的计划方面,在宏观研究领域方面能够看出主要的研究在于创新与经济增长,创新与贸易发展,创新的技术转移和扩散,这些都是创新经济经典的研究论题。而创新管理方面鲜明的区别首先是在研究的角度上,无论针对企业、产业和国家层面的研究中,创新管理的研究角度主要在于组织、网络、激励,这些创新的实现手段上的研究。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者方面体现出二者的交叉特性,大多数研究者同时开展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研究方面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得到的结论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进行了说明。综合以上的论述,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二者的具体区别综合如表3所示,从比较中也能够看出来二者的区别比较小,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科技管理、技术管理与科技政策同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的区别一样,科技管理、技术管理和科技政策具有一定区别,但联系更加明显,三者研究的出发点相对创新经济和创新管理更加的具体化,并且相对范围要狭窄一些。三者最重要的区别也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的不同上,科技管理研究领域相对其他二者要宽一些,科技管理考虑科学与技术相互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考虑具体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也要考虑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对关系、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应用的支撑等,科技管理主要的研究出发点在于科学与技术虽然具有联系,但是二者在起源、考虑问题的角度、研究成果的衡量方面具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在管理方面就会体现出不同。与科技管理相比,技术管理主要的研究领域在技术应用层面。与科技管理和技术管理不同,科技政策的研究更加的具体,着重的研究对象也不同,科技政策研究核心在于政策制定与应用,以及应用效果的评价问题,因此科技政策如何产生、如何执行、实施的效果,这些关于科技政策的分析相对多一些,研究相对其他两个方面的研究更加丰富。三者之间的区别具体见表4。结论第一,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的程度,因此研究科技、创新领域的经济管理问题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时期更为迫切。我国的学者和科学家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老一辈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李京文、许庆瑞等院士,也做出了有价值的成果,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年轻的研究者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道路进行前进,在目前的整个经济态势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第二,四个层面五个维度的比较也能够看出四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认为四者之间区别是次要的,联系是主要的,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致,即科技、创新问题的经济管理问题。四者之间在成果上能够共享,研究进程可以相互促进。第三,创新研究是一门具备明显综合交叉特征的学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成思危教授(2000)提到的要具备宽广扎实的研究基础,在上述创新研究的学科体系构造中本文也着重对创新研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特别是哲学进行了论述,这对于创新研究的指导意义重大。第四,从学科动力来看,创新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现实需要,走出象牙塔,这样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成果,这不仅是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科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正如郭重庆院士多次提到的“学者的天职就是透过纷繁芜杂的事实找出规律,满足现实需要”,这在创新研究领域表现的更加明显。参考文献:1.(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探究[M].叶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0.3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qikandaodu/2020/0710/373.html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下一篇:双层炉排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设计与研究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